《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22:59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英文)名:金融学(Finance)

课程编码:09031801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8(48+0)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后续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金融学

授课单位:3118.com云顶集团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制订(修订)人:唐志武 审核人:唐志武

制订(修订)时间:2019-9-2 审核时间:2019-9-7

二、课程说明

《金融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本科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支撑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核心骨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外汇与国际收支、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等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实践;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原理;使学生能够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热点和动态,掌握国际国内宏观政策调控的机制和原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对应毕业生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充分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对应毕业生能力:1-②);

2. 能够把握金融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对应毕业生能力:1-③);

3. 能够具有良好的金融学专业素养,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动态,具有经济金融分析和研判能力(对应毕业生能力:2-①);

4. 通晓金融市场体系的运行,具备初步的投融资决策和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对应毕业生能力:2-②);

5. 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处理金融实际业务的基本技能(对应毕业生能力:2-③);

6.能够对各种国内外的金融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和加工,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毕业生能力:2-④)。

(二)思想教育目标

明确金融在国家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在推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和地方的金融行业贡献力量。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

表1 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章次

内容

细化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时数

对应课程目标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货币的形式

4.货币制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熟悉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构成要素,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优势以及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意义等。

6

1

第2章信用

1.信用概述

2.信用工具

3.信用形式

4.信用的作用

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熟悉现代经济与信用经济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及作用。重点掌握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信用的作用。

2

1、2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1.利息与利率概述

2.利率的决定

3.利率的作用

4.利率管理体制

了解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掌握利率的种类;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重点掌握利率的种类、利率决定因素、利率的作用、利率市场化。

6

1、3、4、5

第4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概述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3.货币市场

4.资本市场

了解金融市场及其要素;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基本知识;熟悉资本市场组成及主要内容;掌握投资基金的内容。重点掌握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次级市场)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及区别,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区别等。

4

1、4

第5章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概述

2.商业银行的业务

3.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熟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种类及内容,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及风险方法,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原理等。

4

1、5

第6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类型

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中央银行的业务

4.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掌握中央银行职能;掌握中央银行主要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职能的具体内容,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原因和独立性的内容,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4

1、3

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

1.专业银行

2.政策性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主要专业银行的职责与业务分工;掌握政策性银行的组成、分工与业务;熟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开展的业务。重点掌握各类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和特征。

2

1、2

第8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1.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

4.货币均衡

了解各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掌握货币供给的口径及货币层次的划分;熟悉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重点掌握各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4

1、5

第9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概述

2.通货膨胀的成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4.通货膨胀的治理

5.通货紧缩

了解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掌握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掌握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掌握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对策。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对策;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对策。

4

1、4、6

第10章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效应

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掌握货币政策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熟悉货币政策效应。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目标,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和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具体应用;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传导机制等。

6

1、3、6

第11章 外汇与国际收支

1.外汇与外汇市场

2.汇率

3.国际收支

4.国际储备

了解外汇的组成;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影响因素;了解人民币汇率问题。掌握国际收支问题;掌握国际储备的组成以及管理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汇率标价方法和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及失衡问题,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尤其是特别提款权的含义、特点及权重的变化。

4

1、3、6

第1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金融风险

2.金融监管

了解金融风险的种类;掌握金融风险的成因;掌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熟悉金融监管体制等。重点掌握金融监管原则和内容,金融危机的危害,巴塞尔协议。

2

1、3、4

(二)实践教学

本课程不涉及实践教学。

五、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课程组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诉求。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料。针对考研学生,主要提供各高校考试参考书籍信息以及金融专硕联考书籍及资料信息,扎实理论基础,有的放矢的应对考研试题;针对考证学生,主要提供银行从业资格以及经济师考试参考书籍及相应考题,提高学生考证合格率,引导学生将本科学习与未来就业升职的知识体系联系结合起来;针对有兴趣进行本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展研究的学生,主要提供本专业学术期刊、经典书籍资料,扩展学生知识面;针对目标方向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的同学主要提供本学科相关视频及影视资料,通过更形象生动的演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思维导图法

课程组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明晰学科逻辑关系。在原有课件目录、重难点解析的基础上,增加各章节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自己编制思维导图,进一步明晰学科逻辑关系,理解学科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修改、充实多媒体课件资料,增加信息量与吸引力,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法

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发生的经典事件、时事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将案例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常会自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案例分析专项练习,及启发式答辩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自觉性。

(四)任务驱动法

课程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各小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组织学习和讨论,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下次上课时,由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随机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五)拓展训练法

课程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学习参考资料、推荐书籍、视频和网络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课程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经济和金融领域热点和动态,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六、课外学习

本课程需要学生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原则上,本课程理论教学的课外学时不低于课内学时的1.5倍。课外学习包括课前与课后两大环节,课前学习由个体预习和小组合作研讨组成,课后学习由学习总结、复习以及课后作业组成。

七、教学资源

表3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 源

教材

王晓光.《金融学》(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参考书

1.黄达.《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9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教学网站

1.中国人民银行www.pbc.gov.cn

2.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3.东方财富网

4.新浪财经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详见表4。其中,平时表现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平时考核分为2次,共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5%;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表示。

表4 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依据与形式

考核关联的课程教学目标

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平时表现

课堂考核

(1)课堂考勤情况,学生干部常规考勤与教师抽查点名相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互动的次数和课堂表现,由教师评价。

1、3

10%

平时作业

(完成3次作业)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4、5

5%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1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1、2

5%

平时考核2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1、4

5%

期中考试

期中成绩

采取单桌形式进行测试。

1、2、3

25%

期末考试

期末卷面

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测试。

1、3、6

50%

合计

100%

九、课程持续改进机制

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集体备课、共同研讨、课前沟通、课后总结,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不断完善教材的修订工作和题库、案例库建设,适时更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增加信息量。认真听取学校督导组的教学反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课程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


上一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